被焊死的“中国芯”:一场技术困局背后的利益博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被焊死的“中国芯”:一场技术困局背后的利益博弈

近日一则关于泰山服务器的逸闻引发热议,将公众视线再次拉回国产替代浪潮中的争议地带这款曾被标榜为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的服务器,从诞生之初便陷入舆论漩涡

在之前的展会上,泰山服务器的展牌上清晰写明其搭载的Hi1612处理器除存储单元外均为自主研发,但官方随即澄清该服务器搭载的芯片实为ARM Cortex A57架构的换壳产品。这场自研乌龙尚未被大家遗忘,新的问题又浮出水面其后续采用的鲲鹏920芯片,被某技术团队爆出采用在主板上焊死CPU”的设计,“国产自主可控”的话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焊死芯片:一场没有退路的技术革命

这种要换CPU先换整机的模式,被业内人士调侃为一步到位的商业模式,即用户无法单独升级处理器,只能整机报废。某高校实验室的遭遇颇具代表性,该高校三年前斥资480万元购置的鲲鹏服务器集群,如今残值仅剩主板铜线回收价,近八成的设备因CPU性能落后被迫提前退役。 

此外,这种设计并未带来预期的成本优势。某政府采购清单显示,三年间某单位累计采购焊死式主板217块,其中63%用于替换CPU过时的设备。这意味着,本应安全可控的国产替代,反而导致了更多电子垃圾的产生。

利益链暗涌:维修垄断与捆绑销售

焊死芯片的背后,是一条环环相扣的利润链条。某代工厂内部文件透露,采用焊接工艺后,主板返修率上升20%,但厂商利润却逆势增长15%,厂商的“吸金”秘诀在于主板+CPU”的捆绑销售策略。当用户被迫为整套硬件买单时,维修渠道也被悄然垄断。据第三方维修商披露,国内仅3家企业拥有焊死CPU的修复授权,单次维修报价高达3000元,远超传统可拆卸芯片的维护成本。 

魔幻现实:技术困局还是商业算计?

舆论场中,公众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有网友讽刺这种焊死工艺若算科技创新,倒真是遥遥领先。更多人则担忧,当国产替代沦为某些厂商的捞金工具,不仅背离了技术自主的初衷,更可能透支市场对国产技术的信任。 

值得深思的是,类似设计在笔记本电脑领域虽不罕见,但在强调模块化、可扩展的服务器市场却显得格格不入。究竟是工艺限制下的无奈之举,还是刻意制造的消费闭环?答案或许藏在那条隐秘的利益链中。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上一篇

曦智科技时隔八年再登《Nature》,光电混合计算架构首次公开

下一篇

国产大模型HiDream-I1开源24小时内登顶全球知名竞技场榜单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微信 微信
微信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