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与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系统级芯片(SoC)正逐渐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什么是SoC?SoC是一种小型集成芯片,其中包含了 CPU、GPU、内存、I/O 设备等,多用在智能手机等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中,以手机芯片为例,这些功能通常在ARM的指令集与架构基础上进行集成,这种集成式设计主要是为了压缩空间、提高处理效率及降低功耗。

手机芯片模式“复制”PC?结果究竟如何
需要给大家科普的是,集成设计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
有些厂家却把“手机SOC集成”的模式直接用在了PC之上,就相当于直接把手机主板放大一番,再塞进电脑机箱,除了降低主板生产成本及提高维修成本,对用户的好处少之又少。
近期就有博主对搭载了麒麟芯片的某型号信创PC进行了拆机分析,发现其内置主板相当简洁,没有内存卡槽,没有peic插口,也无法正常插入内存条。
博主解释到,麒麟电脑的内存和硬盘大多都是板载,可以看成一个plus的集成电路板,且可以明显看出用了很多类似手机的颗粒部件,不具备扩展性,无法升级,而且一旦某一个元器件损坏,是无法单独更换的,必须整个主板一起换,并且系统小型化后也会出现一些弊端,比如会牺牲性能和散热,这就是拿手机芯片做电脑的结果。


而拆开配置龙芯的联想PC后可以发现,主板内有2个内存卡槽,3个peic插口,2个M.2口,这样的PC主板具有极强的扩展性,拥有更广泛的用途。
1、升级便利: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随时增加新的硬件组件,而无需更换整个主板。
2、可以安装额外硬件组件:主板上的扩展插槽可以用于安装声卡、显卡、网络卡、内存条、SSD等,增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3、多屏互联:通过安装额外的显卡,可以支持更多的显示器,实现多屏显示环境,提升工作效率和娱乐体验。

除这种“大号手机”PC之外,一些轻薄型笔记本会直接将内存颗粒焊接在主板上,有些品牌甚至将SSD也一并集成在主板,剥夺用户的自由升级、更换内存的“权利”,性能不够就只能直接换整机。
有用户就在网上吐槽了这种笔记本不仅不好用,价格也是让人望而却步,其说到某东排行第一的华为笔记本就是集显配置,但价格已接近9000,而且给配的操作系统连很多基础软件都支持不了,实话实话9000块都可以直接上4060了。

总结来看,SoC通过高度集成化设计,有效压缩体积、降低功耗与成本,充分契合移动场景对轻量化与能效的追求,然而将这一设计思路直接移植到PC领域时,其局限性逐渐显现。
PC作为生产力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性能可拓展性与硬件模块化,而轻薄型设备的集成化趋势,虽在便携性上有所突破,却也引发了关于“功能妥协”与“用户权益”的争议,关于未来的技术发展,无论是移动端还是PC端,创新或许应更关注如何兼顾效率与开放性,从而真正服务于多元化的用户需求。